首页

sm亚洲论坛

时间:2025-05-29 19:47:14 作者:假扮猎头诱导员工辞职?“软裁员”需要“硬约束” 浏览量:14902

  9月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取得新进展,方小敏院士带领新生代环境团队在青藏高原腹地伦坡拉盆地开展超千米钻探计划。

  目前,钻探深度达750米,刷新了我国青藏高原环境科学钻探新纪录。

  伦坡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4600米。这里沉积了距今5500万年以来青藏高原最连续的新生代地层,是我国青藏高原本部第一个产油盆地,并发现了大量热带棕榈树、樟树、栾树、裂腹鱼、攀鲈鱼、水蜘蛛等动植物化石和多层古土壤、火山灰,详细记录了青藏高原中部隆起和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历史,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气候、生物和生态以及它们协同演化最为关键的地区之一。

  此前,学者们利用动植物化石、古土壤碳酸盐氧同位素等多种手段重建了伦坡拉盆地古高度演化历史,但对于盆地到达现今高度的时间争议较大,构造、气候、生物和生态协同演化的过程还没有建立起来。

  近20年来,方小敏院士带领团队利用火山凝灰岩绝对年龄的限制,建立了该盆地新生代地层天然剖面高精度古地磁年代序列,发现伦坡拉盆地具有明显的两期形成演化和变形历史,即早期至少约4200万年到2600万年缓慢变形沉陷,晚期约2600万—2000万年快速变形隆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陈发虎院士介绍,伦坡拉盆地超千米钻探计划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如何隆起,高原隆起过程中环境、生态和生物的适应,以及高原隆起后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影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目前科考团队正在继续向下钻探,力争实现超千米深度。未来,研究团队将融合古气候、古生物和古生态环境以及构造、沉积、地球化学等多学科分析和对比验证,揭示约4000万年以来亚洲季风进入青藏高原的历史,青藏高原腹地气候、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协同演化以及油气烃源岩、干旱盐湖矿床形成过程,为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影响的模拟预测和生态环境保护、油气烃源岩形成、盐湖资源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李刚)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疆青海等地有中到大雨 江南华南等地多分散性对流

针对日前台“立法院”成立所谓“第11届台美国会议员联谊会”,朱凤莲指出,岛内民众很清楚,美国奉行的永远是“美国优先”,根本不会把台湾利益和台湾民众当回事。甘当外人操纵的“棋子”,必成“弃子”。

湖南资兴:初步查清 遇难失踪人员涉及5个乡镇26个村、48个村民小组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一,肇庆水能、光能、风能等资源充足,发展绿色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该市不断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能源基地。

新疆焉耆盆地迎来一年收获时

央广网北京3月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多国人士对中国两会高度关注,期待中国经济的韧性和稳定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更多机遇。

“铭记英雄—纪念飞虎队历史图片展”在福建长汀开展

“定位精度提升至20毫米内,几乎达到国内最高水平。”殷俊杰说,这一次成功给了团队莫大鼓舞,在一次次成功与失败交替、泪水与汗水混杂之中,团队通过两年时间完成了600余次实地测试与硬件选型、软硬件联合调试、系统集成优化等工作,最终交出了一张满意“答卷”,并在2024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大赛斩获一等奖。

报告称能源、环保和化工行业跃升为海归第三大就业领域

从一碗鸡肉烂饭,到生活方方面面的变迁,俄松娓娓道来:“从前我们刀耕火种,住茅草房,走泥巴路,现在村村寨寨通公路,人人有医保,顿顿能吃饱,我们的幸福生活靠什么?靠的是共产党的领导和大家的团结奋斗。”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